您好!欢迎进入中国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网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方式 | 电子地图
中国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网二维码

在线咨询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您的位置:首页 >> 关于我们  >> 关于我们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与世界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农业文化遗产等并称为世界遗产,是国际灌排委从2014年起开始评选的世界遗产项目,每年评选一次。其旨在挖掘和收集古代灌溉工程的相关资料、了解灌溉发展史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学习借鉴古代灌溉工程的人水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智慧、保护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遴选标准为:建设年代在100年以上的水坝、储水工程、堰、渠系、水车桔槔等灌排工程;在工程设计、建设技术等方面领先于其时代;为农业发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突出贡献;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具有较高的文化传承价值或者文明烙印;面临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和城镇化、灌溉新技术、外来文化等人文因素的负面影响,存在着消亡风险。各国家委员会是向ICID推荐申报该遗产的唯一指定单位,一个国家每年申报限额为4个。

  截至2018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共74处,我国占有17处,除了今年入选的都江堰、灵渠、姜席堰以及长(白起)渠4处外,此前入选了13处。我国是灌溉古国和灌溉大国,有丰富的灌溉工程遗产。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有助于抢救濒临消失的分布于广大乡村城镇的古代水利工程。也可收集、挖掘和学习在用的古代灌溉工程的智慧和哲理,从中学习、运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促进水利文明的继承和可持续的水利事业发展。历史灌溉水系是许多古城、古村镇的重要环境保障和文化基因。延续至今的灌溉工程遗产,是生态水利工程的经典范例,研究挖掘其科学技术价值和历史经验,对当前水利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随着近年来申报世界灌溉遗产工作的持续推进,尤其是2017年宁夏引黄古灌区等三处工程申遗成功之后,CNCID联合各申遗单位联系了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水利报》、《中国科学报》、《科技日报》等国内权威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提升了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知名度,使得灌溉工程遗产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也显著提升。2018年,“保护灌溉工程遗产”被明确列入了中央一号文件,这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优秀传统灌溉工程积极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由于有意愿申报的工程数量超过向ICID的推荐限额,本年度的推荐工作加入了国内初评排序的程序。最终获得推荐的都江堰、灵渠、姜席堰、长(白起)渠成功被ICID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得益于前些年宣传工作的良好效果,中央一号文件的支持,以及今年的申遗工程都江堰、灵渠等我国著名水利工程的社会影响,本年度申遗的宣传力度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2018年申遗成功后,水利部宣传中心也主动帮忙联系了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水利报》等众多媒体在第一时间进行了多次报道。中央电视台随后还主动安排了直播车分赴四处遗产现场,对四处遗产进行了详细的现场直播报道。此外,各遗产地所在的省级电视台及主要媒体也都针对该遗产做了专题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CNCID也把制定我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管理办法、监测机制以及保护与利用指南等工作列入了计划,以保证我国灌溉遗产能得到科学永续的利用。

  附件:1、历届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截止2017年)

  2、中国的遗产工程简介(17处)

  3、《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遴选推荐办法》

首页  |   新闻速递  |   遗产研究  |   保护监测  |   遗产教育  |   遗产展示  |   文献资料  |   在线申请  |   网上论坛  |   关于我们
主管:中国国家灌溉排水委员会           主办: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
Copyright ©2020宁夏水利博物馆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统计: 12367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