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加拿大萨斯卡通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9届国际执行理事会,执理会全体会议上公布了2018年(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其中中国的都江堰、灵渠、姜席堰和长渠等4个项目全部申报成功。
截至目前,我国已有17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项目,是拥有遗产工程类型最丰富、灌溉效益最突出、分布范围最广泛的国家。
认识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不过对于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相信不少人都不是太了解。其实,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与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景观、世界农业遗产、国际湿地遗产并称为世界遗产,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概念上等同于世界文化遗产。
申请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工程必须具有如下价值:
是灌溉农业发展的里程碑或转折点,为农业发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
在工程设计、建设技术、工程规模、引水量、灌溉面积等方面领先于其时代;
增加粮食生产、改善农民生计、促进农村繁荣、减少贫困;
在其建筑年代是一种创新;
为当代工程理论和手段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工程设计和建设中注重环保;在其建筑年代属于工程奇迹;
独特且具有建设性意义;具有文化传统或文明的烙印;
是可持续性运营管理的经典范例。
中国最新的4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既有大家早就熟知的都江堰,也有在中国秦汉历史上占据重要一席的广西灵渠,还有大家并不是熟悉的姜席堰和长渠。它们作为伟大的灌溉工程取得从古到今依然发挥着作用,成就斐然,同时也是当地著名的风景名胜,受到游客青睐。下面,悠游君和大家一起去领略一下它们的风采。
都江堰
都江堰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无坝引水的代表性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以“乘势利导、因时制宜”和“深淘滩、低作堰”等技术特点而著称,引长江支流岷江之水灌溉成都平原,造就“天府之国”的美誉,目前灌溉面积1000多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同时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都江堰风景区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玉女峰、灵岩寺、普照寺、翠月湖、都江堰水利工程等。
灵渠
灵渠位于广西兴安县,是沟通长江流域的湘江和珠江流域的漓江的跨流域水利工程,秦始皇始建于公元前214年,为秦王朝统一岭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证,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主体工程由铧嘴、大天平、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水涵、陡门、堰坝、秦堤、桥梁等部分组成,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灵渠兼有水运和灌溉效益,宋代文献已有灵渠灌溉的明确记载,干渠上以有坝或无坝引水、提水等多种形式灌溉湘桂走廊沿线农田,目前灌溉面积约6万亩。
文物古迹有水街、四贤祠、飞来石、三将军墓、万里桥、沧浪桥、接龙桥、粟家桥、三里桥等。
姜席堰
姜席堰位于浙江龙游县灵山港(旧名灵溪)下游后田铺村,有“龙游的都江堰”之称,始建于元至顺年间(14世纪),渠首自衢江支流灵山港引水,利用河中沙洲建上下二堰引水,灌溉3.5万亩农田,并为县城区供水,灌渠沿线利用高差还修建有多处水能利用设施。
在河道上利用沙洲堰坝组成为一体的大胆构想和高超的筑堰技艺,是姜席堰的一大特色,在中国的治水史上十分罕见。
长渠
长渠位于湖北襄阳,相传前身为战国大将白起水攻所开渠道,因此,又有"白起渠"之称,该渠西至南漳县武镇的谢家台,东南流至宜城市的郭海村,全长48公里,号称百里长渠。
至迟南宋时期已形成相对完善的灌溉体系,是古代“长藤结瓜”式灌溉工程的典型代表,至今仍滋润着沿线30多万亩良田。
|